Archive for 3月 2013
3月
21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一期
「災難研究」專號
災難的社會學省思:「災難研究」專號導言
張維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特約論著
長谷川公一(著)/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
黃靖嵐(譯)/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2. 三一一後的日本:「大轉換」的科技文明
陳永峰/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執行長
3.災難研究與救災實踐的結合:神戶大學都市安全研究中心簡介
李宗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專號論文
1. 跨越官僚的專業線:網路力量與救災行動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李宗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李士傑/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2 媒體災難敘事的社會意義建構:日本福島核災的戲劇分析
齊偉先/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3. 社會脆弱性可解釋九二一地震死亡率分布嗎?
葉高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4.未竟的蛻變:災後女性角色的開展與困頓
張容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5. 老人福利機構水災撤離因應韌性分析
李香潔/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李洋寧/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佐理研究員
楊惠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莊明仁/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6. 災難的永續社會學探討:後九二一地震的「恐懼修省」
黃世明/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紀要
1. 數據的災難?九二一震災社會調查資料庫的現狀與限制
張宜君/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3月
18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四期
「人權研究」專號
「人權研究」專號導言
魏千峯/德誠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思與言》發行人
專號論文
1.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
張文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2.香港人權發展之現況及其隱憂
莊耀洸/律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專任導師、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
郭曉忠/香港人權監察高級項目及教育幹事
3.從中共的施政綱領觀察其人權立場
鄭宇碩/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當代中國研究計畫統籌人
一般論文
1.朱子「中和四札」年代研究
黃鴻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研究紀要
1.情感與社會批判:人類社會行動的情感解釋
張雅貞/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助理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3月
11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三期
研究論文
1.學術後勤與教育前線之間:大學系務秘書的橋接勞動
陳怡孜/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2.臺灣國小兒童的麥當勞消費:一個以焦點團體為中心的社會文化研究
王俐容/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賴守誠/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助理教授
馮敏惠/桃園縣立東門國小教師
3.觀光凝視作為文化治理:「兩蔣」、「陸客」與觀光的(去)政治化
胡俊佳/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
4.國族主義中的文化再製與性別:論德國少數民族索勃人之性別化民族計畫
蔡芬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紀要
1.論世代正義
黃忠正/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書評
1. 民國學術從移植到國際化的歷程:讀王汎森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發展》
區志堅/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長谷川公一教授〈FUKUSIMA能拯救世界嗎?〉
《思與言》第51卷第1期:長谷川公一教授特約稿全文下載(請點選左側連結下載)
文獻出處:
長谷川公一(2013)。〈FUKUSIMA能拯救世界嗎?轉向非核社會的世界史〉,黃靖嵐譯,《思與言》,51, 1: 7-40。
★著作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