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稿啟事】思與言「工時規管與勞動政策專號」(2019.07.15截止)



臺灣勞工的年度工作總時數,向來名列全球前茅,以2015年統計為例,在接近年均2,200小時,與南韓同樣逼近最球最高的墨西哥之餘,所謂的人均產出,作為生產力與生產效能的重要指標,貧乏的不到 2 5 美金的臺灣,遠遠瞠乎法國與日本的接近4萬、德國英國與荷蘭的逼近 4 5 、美國瑞典及丹麥的快 5 萬之其後,更望之瑞士近 6 萬、挪威近 7 萬美金的項背,幾淪於進步工業國家之末段班,情何以堪,臺灣勞動者的長工時,交換的竟是低工時、低效能、低產出。

在如此情境下,一個攸關工時的調控與管制政策,if any,目的、思維、手段與效果評估,無疑耐人尋味,特別是在如果沒有連動產業政策的前提下。新經濟、知識經濟 2.0 、創新經濟,即便不直接引導,但總應牽動不同的工時結構想像,然而,健康與避免過勞、降低勞動密度與負荷、工作與家庭平衡、個人時間主權,卻也是個人化社會數十年以降,勞動大眾不斷的訴求與主張,也因此,彈性安全、更細膩更貼近現場的工時框架規範、更有效的工作傷害預防、更精準的勞資集體形成,儼然制度上加以回應的不同模式選擇,不同的國家,迴異的經濟社會化條件之下,必須嚴肅面對的選擇。

2016-2018,蔡英文政府的執政前兩年,工時政策的發展與演進,不啻活生生的實驗場。從工時規管政策出發,如何思維?怎樣折衝?從發生學到過程分析,自PolityPoliticPolicy的不同向度觀察,規範性的描述該當的工時法內容,或是經驗性的陳說工時規範實踐的虛與實,都將有助於一些問題的釐清與想像。亞里斯多德說: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發掘事物的秘密,並從中證明自己的力量,一例一休,在這個代表「工時政策與工時法:臺灣2016-2018」發展軌跡的(負面)詞彙下,思與言,邀請您來一起發掘其中的秘密,並告知讀者自己分析的力量,回顧過去,前瞻不可知的臺灣勞動生活未來。
我們歡迎以下、但不拘所列舉之分析向度:
勞動基準法三次修正下的工時規管法政策演進。
各國工時規管政策比較分析:全球化下的當代。
政治經濟學、勞動社會學角度之工時規管政策。
公共治理與政治決斷:勞基法修正之個案分析。
直接民主作為矯正手段?公民複決勞基法修正。

 《思與言》為一學術性刊物,已獲科技部收錄為「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亟盼各方共襄盛舉,本專號來稿請於 2019 7 15 日(文3萬字以內,不含參考書目、註釋)前擲交。稿件體例格式及審查程序,請參閱《思與言》部落格http://taw1963.blogspot.tw/,來稿請寄至tandwjournal@gmail.com


                   思與言撰稿體例


一般非專號文章仍歡迎持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