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3

,

思與言投稿論文審查流程修訂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投稿論文審查流程
20139月修訂版)
() 收到投稿論文。
() 登記。
() 交本刊編輯委員或經編輯委員推薦之專業人士進行初審。初審之目的在審查
是否符合學術倫理、寫作規範、學術水準,以及寫作格式,是否符合本刊宗旨要求,足堪交付外審。
(1) 初審未推薦刊登則將稿件附初審意見退還原作者。
(2) 初審若推薦刊登則將稿件進入複審。
(3) 複審完成後,將由編輯委員會就投稿論文與審查意見進行「決審」。
(4) 決審完成後,稿件依決審意見刊登、再審或附決議意見退稿,必要時,
得經二次以上決審。
() 每三個月(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定期召開編輯委員會,由編輯
委員針對通過初審之論文各推薦兩位複審審查人名單,複審審查人委請相關領域之學者或專業人士擔任。
() 將稿件紙本及電子檔郵寄、傳送審查人審查。
() 收到審查人審查意見後之處理:
(1) 二位審查人均「推薦刊登」之論文:交付編輯委員會決審,決審通過後
付排、付印。
(2) 二位審查人均「退稿」之論文:將由編輯委員會決審是否退稿。
(3) 二位審查人審查意見不同時,交付第三位審,之後則由編輯委員會
決審,或逕付編輯委員會議決審,或為其他處理。
() 決審程序如下:編輯委員會決審通過後,稿件予以刊登;編輯委員會決審
認為稿件應再送外審時,將該稿件送至外審,外審完成後,編輯委員會議再次決審。編輯委員會議認為仍不刊登為宜者,將該稿件與編輯委員會決審意見退還原作者。


,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三期


研究論文
1. 被遺忘的大清與苗栗「英雄」:程峻、壽同春、鍾瑞生與苗栗義民軍
張正田/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之父職問題澄清
蘇嫈雰/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專任助理研究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3. 客語兒向語舒入聲調對比分析
鄭明中/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4. 從教育中立原則檢討「靜思語教學」之合憲性
薛美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研究紀要
5. 孫應鰲事略及相關研究評議
黃文樹/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6. 從「臺灣島史」研究到探索「臺灣特性」:布勞岱《法蘭西特性》的啟發
陳能治/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書評
7. 評介Arshin Adib-MoghaddamIran in World Politics
陳立樵/英國皇家哈洛威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二期


「非典型僱用」專號

「非典型僱用」專號導言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專號論文
1. 彈性安全思維下平等與效率的兩難與妥協:歐洲聯盟《派遣勞動指令》之分析
李健鴻/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2. 我國公部門勞務「外包」之爭議問題研究:以國立體育大學臨時人員解僱案為引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3. 勞務派遣超常發展的「堵」與「疏」
董保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4.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規制之特點與不足
謝德成/中國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社會法研究所所長

一般論文
5. 提倡性別正義之法:定位蘇珊.歐肯之貢獻
陸品妃/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 學習獨處禪的生活教育:犀角喻的觀點
王寶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

臺灣發展博奕產業之商機與危機座談會照片集錦

座談會海報

,

臺灣發展博奕產業之商機與危機座談會


臺灣發展博奕產業之商機與危機座談會
時間:2013年6月14日(週五),上午09:30~12:00
地點: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第五大樓R5211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56號
報名網址:已截止
主辦單位:《思與言》雜誌社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策劃執行:鄭政秉(《思與言》執行編輯,雲林科技大學財金系主任)
相關訊息:思與言「博奕專號」徵稿(本專輯之截稿時間為2013年9月30日)

,

思與言FB與Google+專頁


歡迎舊雨新知加入!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w1963
Google+專頁:https://plus.google.com/u/0/116153274095719043968/posts

發稿日期:2013年5月7日

,

【徵稿啟事】思與言「博奕專號」


「賭博」為人類固有本性之一。自有人類社會開始,「博奕活動」即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與結構而存在,隨著時間之更迭,也演化出不同的牟利活動、法政組織及社會價值觀。
百年來,因為全球化之興起,博奕活動更結合觀光及旅遊成為一個產值巨大、成長率驚人之產業。依據劉代洋(2008),全球目前已超過140個國家推動博奕產業,總計共超過3,200以上之賭場已被建立,全球產值平均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

長谷川公一教授〈FUKUSIMA能拯救世界嗎?〉


《思與言》第51卷第1期:長谷川公一教授特約稿全文下載(請點選左側連結下載)

文獻出處:
長谷川公一(2013)。〈FUKUSIMA能拯救世界嗎?轉向非核社會的世界史〉,黃靖嵐譯,《思與言》,51, 1: 7-40。

★著作權說明★

1)僅授權於個人及非商業目的的情況下,下載本篇論文,不得為任何超出著作權法
          有關合理使用規定之散布、公開傳輸或其他公開利用行為,若依合理使用規定利
          用時,並應註明出處及作者。
2)任何商業機構或團體,非經本社以及資料著作權人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轉
          載、重製、散布、公開傳輸、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網站內容。
3)本論文內所有刊載內容,文字、圖表等之著作權,除特別指明外,均為長谷川公
          一教授所有或已獲得著作權人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人之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
          作權法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之保護。
4)為了尊重授權使用者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已附上文獻出處,如需引用該筆資
          料,請詳細註明,或直接與《思與言》聯繫。


發稿日期:2013年3月27日

,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一期


「災難研究」專號

災難的社會學省思:「災難研究」專號導言
張維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特約論著
長谷川公一(著)/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
黃靖嵐(譯)/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2. 三一一後的日本:「大轉換」的科技文明
陳永峰/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執行長

3.災難研究與救災實踐的結合:神戶大學都市安全研究中心簡介
李宗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專號論文
1. 跨越官僚的專業線:網路力量與救災行動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李宗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李士傑/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2 媒體災難敘事的社會意義建構:日本福島核災的戲劇分析
齊偉先/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3. 社會脆弱性可解釋九二一地震死亡率分布嗎?
葉高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4.未竟的蛻變:災後女性角色的開展與困頓
張容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5. 老人福利機構水災撤離因應韌性分析
李香潔/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李洋寧/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佐理研究員
楊惠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莊明仁/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6. 災難的永續社會學探討:後九二一地震的「恐懼修省」
黃世明/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紀要
1. 數據的災難?九二一震災社會調查資料庫的現狀與限制
張宜君/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四期


「人權研究」專號

「人權研究」專號導言
魏千峯德誠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思與言》發行人

專號論文
1.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
張文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2.香港人權發展之現況及其隱憂
莊耀洸律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專任導師、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
郭曉忠香港人權監察高級項目及教育幹事

3.從中共的施政綱領觀察其人權立場
鄭宇碩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當代中國研究計畫統籌人

一般論文
1.朱子「中和四札」年代研究
黃鴻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研究紀要
1.情感與社會批判:人類社會行動的情感解釋
張雅貞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助理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三期


研究論文

1.學術後勤與教育前線之間:大學系務秘書的橋接勞動
陳怡孜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2.臺灣國小兒童的麥當勞消費:一個以焦點團體為中心的社會文化研究
王俐容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賴守誠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助理教授
馮敏惠桃園縣立東門國小教師

3.觀光凝視作為文化治理:「兩蔣」、「陸客」與觀光的(去)政治化
胡俊佳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

4.國族主義中的文化再製與性別:論德國少數民族索勃人之性別化民族計畫
蔡芬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紀要
1.論世代正義
黃忠正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書評
1. 民國學術從移植到國際化的歷程:讀王汎森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發展》
區志堅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二期


研究論文
1.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觀:「趁火打劫」與「同舟共濟」之間的論爭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2.關鍵的一九九一:論「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誕生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3.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報》共塑公共領域:
   以文化講演會為中心一九二三一九二六
賴莞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碩士

4.單身: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痲瘋病」
陳樂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5.論《禮記正義》的注疏形式與意義,兼論魏晉六朝的文學意識與創作實踐
陳志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6.反身性運作:「觀察」臺灣社會理論生成之可能性
劉育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學術導師、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徵稿啟事】思與言「治理專號」



曾幾何時,「治理」一詞成了人文社會科學諸般領域的共同關注,新興相關議題如環境治理、災難治理,甚且跨界連結自然科學。眼前,談文化有文化治理,如文化策略、文化霸權盡入眼中;談企業有公司治理,著力建立程序,管控領導;更遑論行政上談公共治理,涵括政府效能、課責、參與,以至談全球化,在無有中央政府之處謀全球治理,以談判協商冀求和平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