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3
10月
30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三期
研究論文
1. 被遺忘的大清與苗栗「英雄」:程峻、壽同春、鍾瑞生與苗栗義民軍
張正田/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之父職問題澄清
蘇嫈雰/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專任助理研究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3. 客語兒向語舒入聲調對比分析
鄭明中/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4. 從教育中立原則檢討「靜思語教學」之合憲性
薛美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研究紀要
5. 孫應鰲事略及相關研究評議
黃文樹/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6. 從「臺灣島史」研究到探索「臺灣特性」:布勞岱《法蘭西特性》的啟發
陳能治/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書評
7. 評介Arshin Adib-Moghaddam的Iran in World Politics
陳立樵/英國皇家哈洛威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7月
16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二期
「非典型僱用」專號
「非典型僱用」專號導言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專號論文
1. 彈性安全思維下平等與效率的兩難與妥協:歐洲聯盟《派遣勞動指令》之分析
李健鴻/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2. 我國公部門勞務「外包」之爭議問題研究:以國立體育大學臨時人員解僱案為引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3. 勞務派遣超常發展的「堵」與「疏」
董保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4.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規制之特點與不足
謝德成/中國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社會法研究所所長
一般論文
5. 提倡性別正義之法:定位蘇珊.歐肯之貢獻
陸品妃/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 學習獨處禪的生活教育:犀角喻的觀點
王寶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5月
29 ,
2013
臺灣發展博奕產業之商機與危機座談會
臺灣發展博奕產業之商機與危機座談會
時間:2013年6月14日(週五),上午09:30~12:00
地點: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第五大樓R5211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56號)
報名網址:已截止
主辦單位:《思與言》雜誌社、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策劃執行:鄭政秉(《思與言》執行編輯,雲林科技大學財金系主任)
相關訊息:思與言「博奕專號」徵稿(本專輯之截稿時間為2013年9月30日)
5月
07 ,
2013
思與言FB與Google+專頁
歡迎舊雨新知加入!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w1963
Google+專頁:https://plus.google.com/u/0/116153274095719043968/posts
發稿日期:2013年5月7日
4月
22 ,
2013
【徵稿啟事】思與言「博奕專號」
「賭博」為人類固有本性之一。自有人類社會開始,「博奕活動」即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與結構而存在,隨著時間之更迭,也演化出不同的牟利活動、法政組織及社會價值觀。
百年來,因為全球化之興起,博奕活動更結合觀光及旅遊成為一個產值巨大、成長率驚人之產業。依據劉代洋(2008),全球目前已超過140個國家推動博奕產業,總計共超過3,200以上之賭場已被建立,全球產值平均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3月
27 ,
2013
長谷川公一教授〈FUKUSIMA能拯救世界嗎?〉
《思與言》第51卷第1期:長谷川公一教授特約稿全文下載(請點選左側連結下載)
文獻出處:
長谷川公一(2013)。〈FUKUSIMA能拯救世界嗎?轉向非核社會的世界史〉,黃靖嵐譯,《思與言》,51, 1: 7-40。
★著作權說明★
(1)僅授權於個人及非商業目的的情況下,下載本篇論文,不得為任何超出著作權法
有關合理使用規定之散布、公開傳輸或其他公開利用行為,若依合理使用規定利
用時,並應註明出處及作者。
(2)任何商業機構或團體,非經本社以及資料著作權人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轉
載、重製、散布、公開傳輸、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網站內容。
(3)本論文內所有刊載內容,文字、圖表等之著作權,除特別指明外,均為長谷川公
一教授所有或已獲得著作權人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人之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
作權法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之保護。
(4)為了尊重授權使用者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已附上文獻出處,如需引用該筆資
料,請詳細註明,或直接與《思與言》聯繫。
發稿日期:2013年3月27日
3月
21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一卷 第一期
「災難研究」專號
災難的社會學省思:「災難研究」專號導言
張維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特約論著
長谷川公一(著)/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
黃靖嵐(譯)/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2. 三一一後的日本:「大轉換」的科技文明
陳永峰/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執行長
3.災難研究與救災實踐的結合:神戶大學都市安全研究中心簡介
李宗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專號論文
1. 跨越官僚的專業線:網路力量與救災行動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李宗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李士傑/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2 媒體災難敘事的社會意義建構:日本福島核災的戲劇分析
齊偉先/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3. 社會脆弱性可解釋九二一地震死亡率分布嗎?
葉高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4.未竟的蛻變:災後女性角色的開展與困頓
張容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5. 老人福利機構水災撤離因應韌性分析
李香潔/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李洋寧/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佐理研究員
楊惠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莊明仁/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
6. 災難的永續社會學探討:後九二一地震的「恐懼修省」
黃世明/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紀要
1. 數據的災難?九二一震災社會調查資料庫的現狀與限制
張宜君/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3月
18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四期
「人權研究」專號
「人權研究」專號導言
魏千峯/德誠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思與言》發行人
專號論文
1.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
張文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2.香港人權發展之現況及其隱憂
莊耀洸/律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專任導師、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
郭曉忠/香港人權監察高級項目及教育幹事
3.從中共的施政綱領觀察其人權立場
鄭宇碩/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當代中國研究計畫統籌人
一般論文
1.朱子「中和四札」年代研究
黃鴻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研究紀要
1.情感與社會批判:人類社會行動的情感解釋
張雅貞/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助理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3月
11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三期
研究論文
1.學術後勤與教育前線之間:大學系務秘書的橋接勞動
陳怡孜/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2.臺灣國小兒童的麥當勞消費:一個以焦點團體為中心的社會文化研究
王俐容/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賴守誠/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助理教授
馮敏惠/桃園縣立東門國小教師
3.觀光凝視作為文化治理:「兩蔣」、「陸客」與觀光的(去)政治化
胡俊佳/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
4.國族主義中的文化再製與性別:論德國少數民族索勃人之性別化民族計畫
蔡芬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紀要
1.論世代正義
黃忠正/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書評
1. 民國學術從移植到國際化的歷程:讀王汎森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發展》
區志堅/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月
06 ,
2013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二期
研究論文
1.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觀:「趁火打劫」與「同舟共濟」之間的論爭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2.關鍵的一九九一:論「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誕生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3.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報》共塑公共領域:
以文化講演會為中心一九二三∼一九二六
賴莞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碩士
4.單身: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痲瘋病」
陳樂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5.論《禮記正義》的注疏形式與意義,兼論魏晉六朝的文學意識與創作實踐
陳志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6.反身性運作:「觀察」臺灣社會理論生成之可能性
劉育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學術導師、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月
06 ,
undefined
【徵稿啟事】思與言「治理專號」
曾幾何時,「治理」一詞成了人文社會科學諸般領域的共同關注,新興相關議題如環境治理、災難治理,甚且跨界連結自然科學。眼前,談文化有文化治理,如文化策略、文化霸權盡入眼中;談企業有公司治理,著力建立程序,管控領導;更遑論行政上談公共治理,涵括政府效能、課責、參與,以至談全球化,在無有中央政府之處謀全球治理,以談判協商冀求和平尊重。
思與言投稿論文審查流程修訂
是否符合學術倫理、寫作規範、學術水準,以及寫作格式,是否符合本刊宗旨要求,足堪交付外審。
得經二次以上決審。
委員針對通過初審之論文各推薦兩位複審審查人名單,複審審查人委請相關領域之學者或專業人士擔任。
付排、付印。
決審,或逕付編輯委員會議決審,或為其他處理。
認為稿件應再送外審時,將該稿件送至外審,外審完成後,編輯委員會議再次決審。編輯委員會議認為仍不刊登為宜者,將該稿件與編輯委員會決審意見退還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