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於思與言
歷屆編委
最新消息
公告
稿約
各期期刊
資料下載
FAQ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English
訂閱電子報
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公告分類
公告
(50)
思與言最新目錄
(40)
思與言簡介
(7)
會議
(10)
徵稿啟事
(17)
近期文章
►
2024
(2)
►
8月
(1)
►
3月
(1)
►
2023
(3)
►
11月
(1)
►
7月
(1)
►
1月
(1)
►
2021
(3)
►
4月
(1)
►
1月
(2)
►
2020
(12)
►
7月
(5)
►
6月
(1)
►
5月
(1)
►
3月
(4)
►
1月
(1)
►
2019
(8)
►
12月
(1)
►
11月
(1)
►
9月
(2)
►
8月
(1)
►
5月
(1)
►
1月
(2)
▼
2018
(7)
▼
12月
(4)
思與言 第55卷 第4期
思與言 第55卷 第3期
思與言 第55卷 第2期
思與言 第55卷 第1期
►
9月
(1)
►
6月
(2)
►
2017
(11)
►
10月
(5)
►
4月
(2)
►
3月
(2)
►
1月
(2)
►
2016
(3)
►
7月
(3)
►
2015
(7)
►
11月
(1)
►
10月
(2)
►
7月
(1)
►
6月
(1)
►
5月
(2)
►
2014
(8)
►
9月
(2)
►
8月
(3)
►
7月
(1)
►
4月
(1)
►
1月
(1)
►
2013
(13)
►
11月
(1)
►
10月
(1)
►
7月
(1)
►
6月
(1)
►
5月
(2)
►
4月
(1)
►
3月
(4)
►
2月
(2)
►
2012
(13)
►
12月
(2)
►
11月
(1)
►
10月
(4)
►
8月
(5)
►
4月
(1)
►
2011
(1)
►
5月
(1)
►
2010
(9)
►
11月
(1)
►
10月
(1)
►
8月
(4)
►
7月
(2)
►
3月
(1)
►
2009
(13)
►
12月
(1)
►
11月
(9)
►
10月
(3)
►
2008
(5)
►
4月
(1)
►
3月
(3)
►
2月
(1)
收錄本刊之電子資料庫
以下為與我們合作的線上資料庫,如有需要可在這些網站付費下載期刊全文!
會員追蹤者
,
0 意見
思與言 第55卷 第1期
研究論文
1.
氣候變遷與耗水產業雙人舞:水資源治理之路徑依賴分析
周桂田/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曾玟學/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2.
清代臺灣與近代早期英格蘭的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一個統治理性的比較制度分析
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3.
「真迂闊」的儒者:葉適的事功之學
劉芝慶/湖北經濟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4.
瑪拉布論創傷:創傷的一般理論與受創主體的再定位
蔣興儀/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約聘助理教授
魏建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博士
5.
上古漢語特指疑問句的優選理論分析
林怡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 思與言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w1963
☆
研究論文
氣候變遷與耗水產業雙人舞:水資源治理之路徑依賴分析
周桂田/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曾玟學/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本文主要探討臺灣面對氣候變遷缺水趨勢下水資源之轉型管理問題。從反身性治理的角度,作者脈絡性的檢視政府水資源治理相關之路徑依賴,並以供給耗水最劇之石化業為主的集集攔河堰與規劃中的大肚攔河堰之爭議案例,分析社會如何朝向永續轉型與創新的可能性。從耙梳水資源治理與決策的制度理性、決策科學知識、經濟模式、社會認知、環境與健康成本、民主參與等弊病,作者指出這些結構性的路徑依賴將臺灣的社會轉型鎖入(
locked in
)不永續的知識、價值與機制,而嚴重的遲緩社會的轉型與創新。因此建議,臺灣需要重新設定長程的、創新的社會轉型發展路徑,建立動態的水資源轉型管理價值與制度典範,並重擬社會與經濟發展路徑與藍圖。
關鍵詞: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轉型管理、反身性治理、路徑依賴
清代臺灣與近代早期英格蘭的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一個統治理性的比較制度分析
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以英格蘭與清代臺灣的土地體制與其經濟發展為比較個案,重新檢討晚近彭慕蘭(
Kenneth Pomeranz
)引發的有關中西經濟史何時大分流的辯論。本文同意彭慕蘭主張的,
16-18
世紀間的晚明/清代與英格蘭的市場經濟與經濟水平的確有類似的發展,中西經濟的確是在
18
世紀晚期英格蘭工業革命之後才明顯分流。但不同意大分流的原因是其所說的外生偶然因素,而主張兩地在
18
世紀晚期以來的分流係奠基於兩地在
16-18
世紀以來的不同制度發展路徑上。本文透過英格蘭與臺灣土地相關社會制度以及做為這些制度基礎的國家統治理性的比較,指出近代早期英格蘭以近代統治理性為基礎的各種社會制度之逐步發展,不僅有效降低了土地交易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促成了全國性經濟市場的開展,而且也提供了工業革命發生所需的社會制度基礎。與此相對,清代臺灣奠基於傳統統治理性的一田二主土地制度與典賣等土地慣習,僅能有限降低地區性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難以支撐跨地區性土地與經濟市場的有效擴展,也不足以提供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充分制度基礎。
關鍵詞:大分流、土地體制、傳統統治理性、近代統治理性
「真迂闊」的儒者:葉適的事功之學
劉芝慶/湖北經濟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葉適為永嘉之學的代表,他的學術特性,歷來多以「事功」稱之,故其重經世、講實利,向為通論。本文意在指出:他的事功之學,事實上也是傳統儒家講求的修身治國之道,這在葉適的言論中,屢見不鮮,只是他的事功究竟該如何聯到修身?他又怎麼定義修身?關於治國的種種具體政策,到底與修身有何關係?再者,他對於修身的理解,也與當時理學家不同,因此就形成了彼此的分歧,只是分歧何在?也正是他自覺與理學家相異之處。本文的研究,即是在這些問題上,說明他到底怎麼理解並運用這個傳統,來建構他的事功之學。
關鍵詞:葉適、永嘉之學、事功之學、經世、儒家傳統
瑪拉布論創傷:創傷的一般理論與受創主體的再定位
蔣興儀/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約聘助理教授
魏建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博士
本研究闡述瑪拉布的創傷一般理論。創傷的一般理論重新定義創傷的本質,並說明創傷對受創主體所產生的構成性功能。內文包含三個部分。第一,創傷和病理學之間的聯繫要被解除。當下的意外事件並不回歸於早年的性創傷。創傷不再被病理學的起源論述和治療應用所規定。第二,創傷的意外的特徵要被強調。創傷並不關聯於主體的內在過去,僅關聯於當下的外在事件。第三,瑪拉布說明意外對主體所產生的衝擊。意外事件直接摧毀了主體的自我同一性。心靈的摧毀使得受創主體不再有任何經驗和感受,他因此才能夠倖存下來。創傷的一般理論揭示了受創主體如何被創傷之摧毀所構成。
關鍵詞:瑪拉布、創傷、意外、紀傑克、主體性
上古漢語特指疑問句的優選理論分析
林怡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上古漢語的特指疑問句裡,疑問代詞賓語通常必須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前,以及主語之後,如:「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百姓不足,
君孰與足?(《論語.顏淵》)」前人(如王力〔
1980/2004
〕、馮利〔
1994
〕)多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出發,將這個現象視為原始漢語的殘留。本文則試圖站在共時平面的立場,直接分析其句法成因。本文依循「優選理論」(
The Optimality Theory
),設置「
OPSPEC >> STAY = OB- HD = PRE- STRAND >> CASE-AD(PRO) >> CASEAD(WH)
」這組制約與排序。其中,
OP- SPEC
、
STAY
、
OB- HD
這三條制約,格倫索(
Jane Grimshaw, 1997
)與崔海英(
2010
)曾分別用來分析英語與現代漢語的特指疑問句;
CASE-AD(WH)
、
CASE-AD(PRO)
,是我們根據格位理論(
Case Theory
)的「格位指派」(
Case-assigner
)與「鄰接條件」(
Case Adjacency
)所設的制約;
PRE- STRAND
則是依照魏培泉(
Pei-Chuan Wei, 1999
)提到的「介詞遺留」(
preposition stranding
)而設。運用這組制約,本文解釋了疑問代詞賓語在句中的位置如何形成的問題,並透過實際研究,展現了優選理論在句法分析上的靈活性與便利性。
關鍵詞:優選理論、特指疑問句、疑問代詞、倒裝
繼續閱讀
NEWER PAGE
OLDER PAGE
HOME PAGE
思與言 第55卷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