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早已式微的香港混血群體引起了學界的關注,探討重點往往在於這些混血兒如何認同一己之身分、實現個人價值。出生於本地歐亞混血家族的施玉麒牧師(Rev. Canon George Samuel Zimmern, 又稱Canon George She, 1904-1979),可謂一個特殊的個案。他童年就讀於中式書塾,其後負笈於聖公會開辦的拔萃書室和英國牛津大學,深受中西文化影響。其同代混血兒的生涯規劃,一般是成為專業人士、商人或公務員,生活洋化。而施玉麒由於童年困頓,加上學習環境的薰染,使他在取得大律師資格後選擇一條不同的道路,亦即成為社會活動家、神職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更多以華化的一面示人。本文在概述施牧生平後,先著眼於香港舊報刊中關於施牧之記載、報導,以見其價值實現的方式如何落實在(1) 拔萃成員、(2) 法律界人士、(3) 社會活動家和(4) 教育工作者的幾重身分之上,而這些身分又如何構造出他社會賢達的形象。然後,本文將視野移向報刊之外,從(1)家庭背景與政治傾向、(2)教育經歷與社會理念兩方面,論析施牧這種價值實現的背後又如何受到其身分認同之影響。
思與言 第55卷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