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於思與言
歷屆編委
最新消息
公告
稿約
各期期刊
資料下載
FAQ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English
訂閱電子報
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公告分類
公告
(50)
思與言最新目錄
(40)
思與言簡介
(7)
會議
(10)
徵稿啟事
(17)
近期文章
►
2024
(2)
►
8月
(1)
►
3月
(1)
►
2023
(3)
►
11月
(1)
►
7月
(1)
►
1月
(1)
►
2021
(3)
►
4月
(1)
►
1月
(2)
►
2020
(12)
►
7月
(5)
►
6月
(1)
►
5月
(1)
►
3月
(4)
►
1月
(1)
►
2019
(8)
►
12月
(1)
►
11月
(1)
►
9月
(2)
►
8月
(1)
►
5月
(1)
►
1月
(2)
▼
2018
(7)
▼
12月
(4)
思與言 第55卷 第4期
思與言 第55卷 第3期
思與言 第55卷 第2期
思與言 第55卷 第1期
►
9月
(1)
►
6月
(2)
►
2017
(11)
►
10月
(5)
►
4月
(2)
►
3月
(2)
►
1月
(2)
►
2016
(3)
►
7月
(3)
►
2015
(7)
►
11月
(1)
►
10月
(2)
►
7月
(1)
►
6月
(1)
►
5月
(2)
►
2014
(8)
►
9月
(2)
►
8月
(3)
►
7月
(1)
►
4月
(1)
►
1月
(1)
►
2013
(13)
►
11月
(1)
►
10月
(1)
►
7月
(1)
►
6月
(1)
►
5月
(2)
►
4月
(1)
►
3月
(4)
►
2月
(2)
►
2012
(13)
►
12月
(2)
►
11月
(1)
►
10月
(4)
►
8月
(5)
►
4月
(1)
►
2011
(1)
►
5月
(1)
►
2010
(9)
►
11月
(1)
►
10月
(1)
►
8月
(4)
►
7月
(2)
►
3月
(1)
►
2009
(13)
►
12月
(1)
►
11月
(9)
►
10月
(3)
►
2008
(5)
►
4月
(1)
►
3月
(3)
►
2月
(1)
收錄本刊之電子資料庫
以下為與我們合作的線上資料庫,如有需要可在這些網站付費下載期刊全文!
會員追蹤者
,
0 意見
思與言 第55卷 第3期
研究論文
1.
文藝復興時代的政治論述:白蘭度里尼的比較政體理論
許國賢/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
2.
反身愛情的限制,或永生政治的挑戰
高國魁/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3.
布洛爾的哲學立場及其波以耳案例研究
戴東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4.
貓城崛起:新北市猴硐貓觀光地景形構
葉文琪/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 思與言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w1963
☆
研究論文
文藝復興時代的政治論述:白蘭度里尼的比較政體理論
許國賢/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
文藝復興時代的政治書寫的主流,乃是「君王鏡鑑」(或稱「獻策書」)。自佩脫拉克以迄馬基維利,諸多的關心政治的人文主義者,皆留下了敬獻給不同的統治者,並以統治者所應具備之德性為探討要旨的「君王鏡鑑」。在此種書寫的氛圍底下,白蘭度里尼(
Aurelio Lippo Brandolini, 1454-1497
)在
2009
年才被重新發現的《共和國與君主國之比較》一書就顯得極為特殊了。在該書中,白蘭度里尼並非不關注統治者所應具備之德性,但他更注重的則是共和國與君主國孰優孰劣的整體比較,並以仿照柏拉圖的對話錄形式,展開論點的交鋒與辯論。雖然白蘭度里尼係是君主國的辯護者,但他對於以佛羅倫斯為代表的共和國的批判式檢視,一方面記錄了共和國的運作實況,另一方面則可謂是比較政府的先驅。本文將還原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的政治論述的整體脈絡,並在此一基礎上,從自由、正義、好的政體等角度,探討白蘭度里尼做為一個政治理論家的意義及特殊性。
關鍵詞:白蘭度里尼、文藝復興、共和國、君主國
反身愛情的限制,或永生政治的挑戰
高國魁/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旨在證成當代社會學家雖然採取了個體行動翻轉社會結構的觀點,發現日常生活對於功能系統的抵抗,但是他們更深陷在人類行動至上的現代性偏好中。文中指出,自
1980
年代以降有個後帕森思(
Talcott Parsons
)的思想病徵顯現在親密關係的社會學研究中,使得行動社會學和愛情社會學之間存在理論和經驗相互印證的共謀關係。具體地說,我們首先說明第二現代性論者如何想像反思愛情的溝通行動,其次解釋魯曼(
Niklas Luhmann
)為何重認反身愛情的溝通媒介,其三返回帕森思反省某種愛情的宗教秩序。文末還將解析由語言、身體和激情的綜合理性聚集而成的社會自我觀念,進而揭開生活政治、生物政治和永生政治施加在反身愛情上的三重限制。
關鍵詞:反思/身性、激情、生活政治、生物政治、永生政治
布洛爾的哲學立場及其波以耳案例研究
戴東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布洛爾是科學知識社會學的領航者,建立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並為之辯護,特別是強綱領及有限論。雖然布洛爾標榜知識社會學,但也擅長哲學論述,有其特定哲學立場。他早期曾運用強綱領方法,做過波以耳的科學史案例研究。本文目的是耙梳布洛爾哲學理路,闡述他為何反對「哲學家」,並從「理論脈絡」分析波以耳案例,對比布洛爾的「社會脈絡」分析,可顯露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研究取徑的缺陷。從布洛爾早期案例研究來審視,顯示科學知識社會學早期案例研究操作,集中偏向社會原因影響科學家理論選擇。波以耳案例可視為一個科學知識社會學案例原型,這種強調社會面向的案例分析方式,部分地解釋為何科學知識社會學廣泛被認為是主張「社會因素完全地影響科學變遷」。布洛爾批評這是「誤解」,後來也一直為此辯護並澄清。
關鍵詞:科學知識社會學、科學哲學、波以耳、機械哲學、生機論
貓城崛起:新北市猴硐貓觀光地景形構
葉文琪/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本文運用批判的觀光研究觀點,以及動物倫理和人與動物的視角,探討新北市猴硐以貓為核心的觀光地景形構,及其引發的地方發展與動物保護爭議。作者通過文獻分析、實地觀察及訪談,獲得以下發現:首先,看似偶然形成的貓城,其實延續了當地以自然景觀和礦業襲產吸引遊客的觀光化發展。其次,貓觀光地景的形成涉及多重行動者的協調與衝突,呈現為不同論述、實作與物件的複雜網絡。第三,貓經濟的符號化與擬人化建構,塑造了貓的奇觀化存在,也促使居民生活及其他動物邊緣化。第四,貓觀光展現了地方追求發展的不懈邏輯,但動物權利理念也形成遊憩化地景中的異聲,萌生合宜的人與動物關係。
關鍵詞:觀光、地方發展、自然建構、人與動物關係、動物權
繼續閱讀
NEWER PAGE
OLDER PAGE
HOME PAGE
思與言 第55卷 第3期